4

“铸就冰上梦想,成就未来之星——七台河市短道速滑体育学校扬帆启航”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 2025年07月08日

本报讯(见习记者 刘冰)7月3日,市委宣传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铸就冰上梦想,成就未来之星——七台河市短道速滑体育学校扬帆启航”主题新闻发布会。市体育局、桃山区作主旨发布。

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市先后培育出杨扬、王濛、范可新、杨婧茹等14位冬奥冠军和世界冠军,获得冬奥金牌7枚、世界级金牌186枚、国家级金牌601枚,是我国短道速滑项目金牌人均比例最高的城市。站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起点,市委、市政府坚持走新型体校建设之路,匠心打造全国首所短道速滑体育学校,通过专业化培养平台,广聚国内外短道速滑英才,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冰雪体育强国建设输送更多“七台河力量”。

作为全国首所十二年一贯制短道速滑体育学校,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集教学、训练、医务科研、住宿功能于一体,设立小学部、初中部、中专部,延伸建设附属幼儿园。采用“吃住学训”一体化专项培养模式,兼容冰壶、轮滑、速度滑冰、自行车等多元化体育项目,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冠军培育平台,打造体教融合标杆,构建全周期培育链条,全方位护航学生成长。学校以“输送一批、升学一批、就业一批”为目标,构建立体化发展通道。为省队、国家队输送专业运动员,通过体育单招、高水平运动员等渠道考入高校,对接合作院校实现贯通培养,考取体育职业技能证书拓宽就业路径,更有参军入伍、企业招录等多元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轨迹。

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的建立,是教育领域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实践,在教育政策支持方面探索了多项创新举措,构建了“三融合”创新机制。课程体系融合,将短道速滑理论知识、运动心理学等融入日常教学;师资力量融合,通过统筹调配优秀文化课教师,联合体育部门专业教练,组建复合型师资团队,确保学生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双轨并行;升学保障融合,为短道速滑专业学生设计高考双优升学路径。针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运动训练(体育单招)招生政策,开展一对一升学指导,提供精准化院校对接服务。力争为未选入省队、国家队的学生打通“短道速滑专业能力+文化学业”双优升学路径,助力学生在升学道路上获得更多选择与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坚实保障。

桃山区作为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建设的主体单位,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推进“吃住学训”一体化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在教研团队组建方面,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组建语文、数学、特色课程教研组,兼顾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在师资队伍打造方面,涵盖“教练+队医”专业技术层、“心理+生活”人文支撑层及动态配置的体能教练等专项岗位,形成全方位保障运动员成长的团队架构。在设施配备方面,推进五项基础建设工程、四大板块规划与八大功能室建设,为学校教学与训练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撑。在宣传品牌建设方面,依托市第十五小学“冠军摇篮”品牌效应,构建“本地挖掘+省内招募+省外引进”的立体化招生网络,实现本地、省内、省外全方位招生,为冰雪运动事业培养更多优秀后备人才。

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围绕七台河短道速滑体育学校在教育政策方面的创新举措、学生的未来发展机会等问题提问,相关负责同志结合实际逐一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