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程在工作中
汪兆昱(左二)与同事探讨图纸
建投集团2024校园招聘
龙煤七台河公司首届龙煤学院毕业生入企典礼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2023年10月24日,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刊发《龙江国企引才育才不拘一格 蓄满企业发展原动力》一文,对国资省企如何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企业人才队伍进行了报道。其中提到,在人才储备与培养上,龙煤集团也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本版今天全文转发。
人才强企,对国企而言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支持东北留住人才、引进人才。
如何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企业人才队伍?近日,记者深入国资省企一探究竟。
巢暖凤自栖
见到刘彦程时,他刚刚从外地出差回来,虽风尘仆仆,但意气风发。作为一名甘肃敦煌人,今年是他在黑龙江生活的第8个年头,2022年东北林业大学硕士毕业后,他进入省建投集团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研发中心的一员。
“我觉得西北人和东北人在骨子里是一样的,热情,真诚,所以留在黑龙江工作,我很有归属感。”他说,公司积极落实龙江各项人才政策为每名硕士毕业生发放40万元安家费和购房补贴,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
“工程工作有些时候离不开经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而新人就是一头雾水,这需要大量的实战总结经验。”刘彦程说,为了帮助我们快速成长,公司实施“一对一”导师制,分融入期、成长期、发展期三个阶段进行培养,明确各阶段任务的“时间表”,做好我们的职业定位、成长目标设定和成长通道设计工作,为我们规划职业生涯制定好“路线图”。
刘彦程回忆,在一个大桥项目的技术讨论中,专家和现场技术人员围绕方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分歧、有争执,从刚开始的心平气和到脸红脖子粗,再经过沉思达成一致,这个过程中,给我感触最大的是,倾听年轻人的声音。在这里我们不惟年龄、不惟资历,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
2011年,大学毕业的汪兆昱怀揣着建设家乡的一腔热血回到鸡西,进入龙煤鸡西矿业公司杏花煤矿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命运的齿轮从那一刻开始转动。“为了让年轻干部全方位成长,公司采用‘一线干部轮岗制’,我先后在瓦斯工程科、掘进区、采煤区等多岗位历练。”汪兆昱说。正是一线的历练,为其成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最终脱颖而出,成长为公司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
张业良,曾在省外打拼多年。2022年为了加快打造创新型智能矿山,龙煤鸡西矿业公司成立了龙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听闻家乡需要,他毫不犹豫决定加入龙祥,成为龙祥公司人才引进的第一人。担任研发部负责人的张业良,亲力亲为参与了许多项目研发。
“公司出台《科技研发创新管理及奖励办法》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办法》,详细规定了在科技研发中不同级别的研发项目提取销售利润的比例和人才引进的评级办法及相应工资待遇。”张业良说,有干事创业的平台,赚得也不比外面少,还能陪伴家人,我当然愿意回来。
种好梧桐树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如何引凤还巢、引凤来巢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令人欣喜的是,伴随着《新时代人才振兴60条》等政策的陆续出台,国有企业抢前抓早,在重点人才支持专项、建强人才培养培育平台方面用好用足我省人才支持政策,吸引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扎根龙江。
前不久,建投集团2024届校园招聘会启动,各级权属企业提供工程管理与工程技术类、等9类共计1113个岗位,吸引了众多名校毕业生报名。省建投集团总经理助理、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委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王彬说,自网上招聘通道开启以来,已经有2200多名2024年毕业生根据条件和需求分别向集团各二级权属企业招聘平台投递了个人简历。“我们坚持聚焦国企责任和企业战略目标,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我们采取‘引进+储备’相结合的方式,近3年来持续从中外优秀企业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1403人,实现了对有潜力、有发展的后备型人才、青年人才重点关注。”
在人才储备与培养上,龙煤集团也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2019年,龙煤集团与黑龙江科技大学校企合作成立龙煤学院,采取定向委培的方式进行招生,由龙煤集团承担学生的学费及住宿费,目前已累计招生1212人,如今2019级的200余名学生已经进入工作岗位。”龙煤集团党委组织部部长李增田说。
“今年7月份,我正式入企,成为新建煤矿开拓二区的一名技术员。工作三个多月来,我得到了公司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我成长进步。”黑龙江科技大学龙煤学院2023届采矿专业毕业生何钰博说。
激活“蓄水池”
2023年3月,省航运集团黑河港务局有限公司与黑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合作,在船员岗位专招了19名优秀退役军人。“退役军人政治素质高,团队作风硬,执行力强,甘于奉献等诸多优秀品质,能够更好地胜任船员工作。”航运集团黑河港务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鹏说,专招退役军人既解决了企业船员岗位用工需求问题,又为退役军人完成从国防建设主力军向经济建设生力军的转变。
在引才、用才、留才、育才上,航运集团可谓“不拘一格”。“我们克服和摒弃选人用人上的惯性思维,敢为事业大胆使用人才,并先后出台《大力发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实施办法》和《新时代引才用才留才措施30条》等措施,积极营造尊才爱才、重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航运集团组织人事部部长赵明明介绍,航运集团推动三项制度改革,通过公开选聘,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全面推行市场化公开选聘,引进外部及所属企业人员19人,其中集团90后中层正职增加1人,打破了集团90后中层正职“零”的纪录;中层副职中80后8人,与改革前相比增加7人;研究生学历13人,较改革前增加7人;初级以上职称37人,较改革前增加9人;中层及以下人员平均年龄36.4岁,较改革前降低4.83岁,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呈现出专业化、年轻化趋势。
省铁路集团也把人才工作视为发展“刚需”,事业“希望”。采用柔性化聘用方式,设置人才引进专项“蓄水池”,对急需紧缺专业的高层次人才畅通引入渠道,适当放开学历和年龄限制,组建集团公司专家库,子公司外部董事库,柔性引进各类专家人才,进一步补充集团专业人才队伍。还实施了集团公司干部“双向挂职”办法,完善人才交流机制,与中铁哈尔滨局集团建立挂职联系点,选派16名优秀青年人才挂职学习,让优秀的人才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纵观我省国有企业,爱才重才氛围浓厚,惜才敬才蔚然成风,面对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现实需求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长远要求,国有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需要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这场双向奔赴,注定成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交响曲中的澎湃乐章,终点必将是企业与人才的相互成就和携手共赢。
记者:孙铭阳 摄影:孙铭阳